標籤: 兒童過動症

佑佑爸爸的見證

醫生診斷後發現孩子有 注意力不集中 的問題,剛開始有嘗試用藥,但用藥成效不好且會影響情緒,孩子還小就要吃藥,其實也蠻心疼的,因此試著找其他方式幫助孩子,在網路上搜尋許多機構後最終落腳啟端。 吳老師諮詢評估時分析的很透徹且給的改善方案也非常有用,像是哥哥每天早上起床都非常懶散,光要出門上學就要花很長時間,學校老師也說哥哥上課總是精神不濟,因此吳老師建議將晚上的活動調成早上玩,我們當天回家就照辦,試了一周後,哥哥早上積極性變高,出門時間縮短了,老師也反饋上課不再恍神,這個簡單的轉換對哥哥甚至是對我們全家都很有用。 哥哥另一個問題就是情緒,且極端情緒也影響他在學校的人際互動,尤其在觸摸這一塊,若被不是朋友的觸摸,就會激動地跟老師反應,說同學是故意的,一定要對方道歉!...

閱讀更多

ADHD 應該要掌握的5種生活技能

賦予 ADHD 孩子權力並使他們能夠過上快樂、富有成效、獨立的生活——這是最終目標。然而,有時這感覺像是一個徒勞的,甚至不可能的目標。有時會感覺你的孩子永遠不會準備好面對現實世界。事實是,通往成年的道路不是一條直線。真的,這甚至不是一個目的地。這是一個充滿動盪、錯誤轉彎和糾正的漸進過程。 對於患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的青少年和年輕人來說,五種關鍵的生活技能可以讓通往成年的道路更加容易。當你幫助孩子培養和完善這些技能時,你也會看見自己的轉變——從孩子的生活主管到合作者、支持者。這個過程可能有點困難,但值得努力。 生活技能:自我意識 幫助您的孩子瞭解他們的大腦。...

閱讀更多

ADHD 孩子的「真實年齡」?

過動症兒童的真實年齡與他們的實際年齡或智力無關,而是與他們的情緒成熟度和執行功能有關。根據孩子的「實際年齡」改變家長的期望和策略才能有效幫助孩子。 患有ADHD的孩子不論是心智或是身體等各面向的發展都與一般孩子的表現有些許不同。例如,一個 12 歲患有過動症孩子的身體發育,可能正符合實際年齡;在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方面,他們可能領先同齡人4年,但就他們的執行功能和情緒成熟度而言,他們可能比實際年齡晚3年,這在患有過動症的兒童中很常見。 以下圖片是關於一位12歲ADHD孩子的各方面發展 從這張圖我們發現12歲的孩子在體格和外表方面看起來像是13歲的孩子,而他的語言能力是有達到15歲孩子的能力,也就是說是很有語言方面的天賦,並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但是當我們看到後面的三項(情緒的掌控、社交的成熟度和執行功能),可以發現是比實際年齡慢了3年的發展,比較像是9歲的孩子。可惜的是,一般人在看一個孩子的時候,通常都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外觀長得成熟,想法和行為也應該非常成熟;除外觀外,很多大人,特別是老師會以孩子語言能力來判斷孩子的成熟度,多數人會覺得只要孩子說話的能力好且能夠清楚表達自己,就會認為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成熟度是高的。這樣子的做法其實對ADHD的孩子是一種傷害,特別是從這張圖我們理解到即使12歲的孩子在外觀以及語言能力方面是超齡的狀況,並不代表他在情緒掌控、社交成熟度或是執行功能方面也一樣是發展良好,反之這3個區塊的發展顯見是不足的。 在患有過動症的家庭中,父母傾向對孩子的期望建立在孩子的語言表達和認知能力上。他們傾向於認為孩子可以做出理性、成熟的決定,因為他們有能力表達自己並提出令人信服的論點。但事實上孩子是沒有辦法的。 最終的結果是,父母往往會陷入爭論、談判或推理的漩渦,因為他們誤認為孩子的語言表達和認知能力是成熟的,他們卻完全忽視孩子落後的執行功能和情感成熟度。 但,若父母能有效幫助孩子發展多數過動症兒童中落後的執行功能和情感成熟度方面的不足,便能從爭論、談判或推理的漩渦中走出來。家長也能夠透過上方圖表去向親朋好友說明孩子的狀況是無法從外表看的出來,讓大家理解後對孩子也能較有同理心。 原文出處 原文作者: RYAN...

閱讀更多

ADHD 輔導老師的經驗談

© inspirestock, 123RF Free Images 我有許多幫助 ADHD 孩子的成功經驗。家長常問我到底要如何幫助孩子學習,其實最大的關鍵在於,要以支持、不帶偏見、退一步的方式教孩子,這也是對父母來說最不容易的地方,實際上這對我來說也不總是那麼容易。以下是我從過往經驗中發現的一些有效方法: 了解 ADHD 的學習模式 大多數家長都是以自己學習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學習,而大人的經驗實際上不一定適合 ADHD 的孩子,因此了解並依據孩子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習、寫作業、提高專注力,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視覺學習型:他們透過「看」接收與消化資訊,這也是他們學習成效最好的方式。 聽覺學習型:用聽的學習方式學得最好。因此跟孩子一起大聲朗誦回家作業、複習,家長可以請孩子重述確認資訊無誤。 動覺學習型:透過實作學習學得最好。這類的孩子坐在滾動辦公椅或瑜珈球上比坐在固定的椅子上更能保持專注力。 開放性問題 保持好奇和不帶偏見地提出問題,讓孩子知道父母有興趣聽他分享的內容,且盡量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也是我每天會問孩子且都能得到很好的回應! 提供以下範例供家長參考:...

閱讀更多

即刻預約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