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唱寂寞的歌
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 獨處 一下。 獨處 久了會越來越喜歡那樣的輕鬆狀態,很多流行歌都在描寫孤單一個人的狀態。但是 獨處 時間過長卻是不健康的。一些研究表明,長時間沒有社交接觸會對大腦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的 DNA 使我們成為社會生物。人類需要社交,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生存。這並不表示我們必須全盤接受所有社交機會,但這確實意味著社交對我們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天生傾向於與人相處,但是現在這個年代的生活模式,卻造成很多人想躲起來逃避人際互動,反而演變成過度缺乏社交。
寂寞是一種日益嚴重的世界流行病。現在很多人決定獨居。大城市的鄰居關係變得緊張和排外。3C讓人宅在螢幕前面卻無法真正與人面對面。我們內心深處都知道單獨一個人並不好。但我們並不總是知道如何走出去;或者,內心裡另一個聲音其實並不希望打破那種淒美的感覺。
一個有趣的實驗
加州理工學院發表在「細胞」期刊(《Cell》是美國非常知名的學術研究期刊)上的研究表明,獨處的時間太多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他們對老鼠進行了實驗,結果顯示:孤獨實際上會導致大腦中出現一種化學物質:tachykinin peptide。它使老鼠逐漸變得更容易害怕和越來越具攻擊性。之前的另一項研究顯示,長期隔離之後的果蠅,侵略性也更強。
科學家認為人腦也是如此。
我們不應該長時間獨處
長時間獨處不是件好事,它不會讓你更自由或更獨立,很多時候它反而讓你變得更加脆弱。這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你最終會越來越孤立自己,甚至會讓你生病。
尤其是自閉的孩子,我們很容易以為他們喜歡獨自玩耍,就讓他們更多的獨處。事實上自閉的孩子依然渴望社交,他們和我們一樣需要與人互動。我們應該要更多地瞭解他們,給他們建立穩固的社交互動,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一種容易被忽略的,是現在少子化的家庭狀況。獨子獨女們往往在家長忙碌之中早已習慣於獨處,過早接觸3C讓這種狀況更雪上加霜,孩子們開始越來越少在3C以外的地方花力氣跟真人建立實際的友伴關係,已經成為現在社會的隱憂。
你可以隨時向別人敞開心扉
要跨出第一步並不容易,但總是值得嘗試,這樣是幫助自己有更健康的心理。與其他人建立橋樑是無價的,這是我們都需要做的事情,也是人們成長的最佳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