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兒園教育

日本幼稚園不論公私立,教室設備均非常簡樸。日本教育體現「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能變為「成品」的奴隸。

 

特色  1幼稚園入學第一天,校方就要求家長準備若干大大小小的包包,如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準備換衣服的包、裝換洗衣物的包、裝鞋子的包等,有的甚至要求所有包包要由媽媽縫製。由於東西都要分門別類,可訓練孩子整理東西有條有理。

特色  2所有包包都由孩子自己拿。每個包包都是孩子自己拿,從不由大人幫忙。

特色  3一天好幾次換穿衣物,大人從不幫忙孩子。孩子出門時穿學校的套頭衫、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腳上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學校,把外套脫下來,換上玩耍穿的衣服,鞋子換白色芭蕾鞋;如果到操場則再換上自己的鞋子。午休後還要換一套衣服。這些反覆動作可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及有條不紊作事情的好習慣。

特色  4冬天穿短褲,連午休、打掃、午餐和上課時也是半裸上身。日本父母藉此鍛鍊孩子有健康的體魄、堅強的意志。

特色  5重視體能訓練。日本的孩子從0歲始便參加運動會,幼稚園為孩子安排體育課,如打鼓、踢足球和跑拉松等。

特色  6完全混班教育。上午九點半前和下午三點半後,所有孩子一起玩耍。大孩子跟弟弟妹妹玩耍,弟弟妹妹們則追著哥哥姐姐玩,孩子們玩得開心快樂,而且能體會當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感覺。

特色  7:教會孩子「笑」和「感謝」。沒有課本、沒有所謂的專業科目,日本幼稚園教育的目標是希望孩子學會微笑與說「謝謝」。

特色  8一年數不清的節日與活動。日本重視各種節日,孩子們從幼稚園開始就參加許多活動,如撿椽子、打年糕、運動會、社區表演等。

特色  9瞭解生命由來、尊重生命。孩子過生日前,老師會問爸媽孩子名字的由來,請媽媽寫下孩子出生的情況,在班上朗讀;或是教孩子飼養動物或栽種植物,讓他們體會生命的可貴與成長的艱辛,藉此學習感恩。

特色10給孩子快樂想像力的童年。如可愛造型的校車和可愛圖型的午餐。

特色11性別教育的啟端。教孩子正確使用廁所以及清潔身體的方式;上游泳課時,老師會藉此宣導性別差異,讓孩子認知自己的性別,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

特色12防震抗災的憂患意識。日本幼教五大領域第一項就是「愛惜生命、體貼關心別人」。日本幼稚園幾乎每個月都有避難訓練,防震與防火訓練常常一併舉行,並看見實施的果效,例如1995年關西大地震,一個小學高年級女生能把媽媽從倒塌的廢墟中救出來,自己也安然無事。

特色13重視典禮儀式。幼稚園畢業典禮也如大學畢業典禮一般慎重。

小結:教育的目的是讓自然人變為社會人,學會認知、做事、合作和生存。日本教育是社會化成人與孩子自然本能的相互妥協和對抗過程,透過寓教於樂與嚴格培訓的方式,將更為優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傳遞給孩子,造就孩子完善的社會性格與整個民族的個性。

台灣的幼兒教育現在也慢慢隨著家長的認知轉化,逐漸開始起步回到學齡前教育的初衷,盲目追求學科、想要「贏在起跑點」的狀況已經漸漸減少,希望台灣的學齡前環境能加快腳步走向正常化,好讓下一代在更健康快樂的學習環境下成長。

 

Photo by: Marcus

預約諮詢

啟端, 學齡前, 幼兒教育, 幼稚園, 日本, 生活經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