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學習力的關鍵

「我還想玩!」在我的教室下課時間,最常聽到的孩子說:「我還想再玩!」,我在公園遊樂區看到媽媽要帶孩子回家時也常聽到同樣的訴求。

 

現今的父母、老師都一心想讓孩子成績優異、多才多藝,時常安排孩子滿滿的學習課程,再加上本來就需要許多寫功課、準備考試的時間,以至於在學校,老師會佔用學生下課的時間、或借用體育課來幫學生複習重要的國語、數學課。放學後,父母又排滿了各樣才藝、補習課程。看起來這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業表現可以更優秀而設想的好方法,但是實質上反而是妨害了孩子的學習力。

 

大腦科學顯示:身體活動可以大大影響腦的功能、行為控制能力、情緒調整能力和學習力。身體活動能刺激大腦,使之達到接收訊息、理解訊息的最佳狀態,也可以說是學習前的最佳預備狀態。如果腦沒有準備好,即便上很多課、做很多練習,仍不會有理想的學習效果。要有學得好、學得快、又記得住的學習效果,是要在大腦清醒、靈光、以及安靜穩定的雙重條件下才能達到的。

 

如何才能促成兒童的腦,進入這完美的組合:「清醒」、又「安定」的狀態?身體活動是最天然的好方法。當孩子在跑、跳、玩球、盪鞦韆、溜滑梯、玩鬼抓人的追逐遊戲時,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副腎上腺素」釋出都達到最佳狀態,這些神經化學物質就是讓孩子「專心」的成分。而讓他提神醒腦、頭腦靈光、吸收理解反應快的「清醒」處方包括:快速的動(跑、跳、追逐、折返跑)、搖晃(鞦韆、跳)、翻跟斗、翻單槓等。而控制自己安靜穩定下來的「安穩」處方,包括了出力氣的吊單槓、投球、攀爬等活動。

 

下課時去任何學校的操場走一圈,你都會看到孩子們全心全力的在跑、追(人、球)、搖、盪、投、跳,熱鬧得很。上課鈴聲響了,孩子們總是依依不捨的放下球,留戀的再看一眼鞦韆,珊珊走回教室。這些下課時的激烈活動真是太棒了,它們提供孩子所需的振奮清醒劑,又融合了自我調節、控制自己做應該做的事、不做不恰當的事、主動自發的學習、和自主完成課業、仔細檢查功課、整理書包的自理能力。

 

讓孩子得到稱讚的機會提高,受到指正、處罰的機會減少。這不就是我們教養孩子的目標嗎?

 

如果老師減少下課時間,或以「下課不准出去操場玩」當做處罰、減少體育課時間,父母安排休閒活動的動態項目太少、或限制體能活動,其後果就是孩子常常發呆、恍神、不專心、容易生氣、容易起衝突、過動的行為增加,這樣不但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可能還讓狀況更加糟糕呢。

 

Photo by: Brittany Randolph

了解啟端 了解課程 預約諮詢

啟端, 啟端感覺統合, 學習力, 專注力, 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權威吳端文, 職能治療, 運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