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 Katherine 夢想成真

《論語》先進第十一: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老夫子強調因材施教,他對他的弟子觀察仔細,用心分析教育方向,以造就他們,真是教師楷模。

[pexyoutube pex_attr_src=”http://www.youtube.com/watch?v=5t3F2oEtqFI”][/pexyoutube]

台灣的教育從以前的聯考填鴨教育被詬病許多年,到現在教育改革,批評的聲浪似乎不減反增。其實我們從郝先生演講中很多國外孩子成功的案例看得出來,其實孩子成就的關鍵不是教育制度或是老師,而是父母。這些卓越的孩子都有敢提出夢想以及看得遠的父母。最重要的是:這些父母關注孩子、留意孩子的需要和夢想,不是為他規劃所有的路、不是澆熄他的熱情,而是協助技術的部分,讓孩子勇於作夢發想,一路在他旁邊成為後盾。

Katherine 的父母一定不會嘲笑他們的孩子從小作大夢,因此她敢說出夢想願望、而且有決心毅力去付諸行動、也願意跟父母分享,她知道父母一定會支持她,她才會這樣去做;Katherine 的父母在她看電視的時候「開始發抖」這麼細微的動作都被注意到,可見她的父母是多麽關注他們的孩子;Katherine 一定在五歲之前就知道「死了一個小朋友」是什麼樣的感受。台灣的孩子還在虐待寵物、跟弟妹搶玩具的年紀,她已經懂得主動伸手保護遠在非洲陌生孩童的生命。這個故事絕對不是從 Katherine 看介紹非洲小孩受苦的節目才開始,而是更早以前她的父母開始教導她生命教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當我們活在「桃樹只會開花,不會生長」的教育環境裡,我們除了覺得好笑之外,做父母的我們有更大的責任要讓孩子從這樣的框架裡發揮他們自己。學校的老師在政策下能做的確實有限,我們也不必太寄望這個升學至上的教學系統。但是父母如果能當郝先生所說的「教練」,照孩子的長處安排他上場的守備位置,就是幫助他們張開老鷹的翅膀。我很喜歡這個比喻:孩子是箭,父母是弓。父母沒有張滿弓,孩子這根箭射出去的力道就有限了。

Photo by: Jason Mrachina

預約諮詢

Katherine, TED, 吳端文, 啟端, 啟端感覺統合, 老鷹的翅膀, 郝廣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