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端與孩子的故事——自閉症的阿明

或許囿於有限時間、健保給付範圍等因素,往昔在醫療院所接受的復健療程多半較為零碎,類似「見招拆招」,側重在行為修正、認知改善等介入模式。當然,這些治療模式確實有其一定的效果。但孩子若有情緒發展的問題,不將情緒調節的介入模式(以情緒為學習基礎)納入主要考量,那麼要啟動孩子的學習意願,或是想和他建立進一步的信任關係,是有困難度的。因為這是自己過往帶孩子上各式復健課所面臨的難題,也因此開啟了來「啟端」上課的契機。

來「啟端」上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也經歷過相當的磨合,畢竟孩子本身有情緒調控、感覺統合障礙等多重問題的自閉兒,每更換新的學習環境,對他而言,都是辛苦艱難的開始。所以一開始,孩子不是大哭大鬧就是竭力嘶吼,要不就採取激烈的肢體動作等,以表達他的極度不配合或低抗挫度。不諱言,這個過程對親子彼此的內心是備感煎熬的。

 

但因為自己是認同「情緒為學習發展的基石」這觀點,而啟端所安排的課程內容不僅多元也較為全面性,除了積極協助改善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同時兼及學習情緒調控的技巧能力,個人認為這正是自己孩子在發展過程裡極度需要的部分。既然這是自己認可的努力方向,所以也就堅持下去,繼續來上課。經過老師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孩子也逐漸感受到老師們所給予的同理信任,所以他願意一步一步跟老師建立起比較親密的信任關係,慢慢學習、嘗試適合自己的情緒調控技巧,並逐步接受新的挑戰。

 

對於自閉兒的復健課程,我個人的想法是:

  1. 治療課程無所謂的好壞,只有合適與否的問題。自己關心的重點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是否仍保有想去上課的高度意願與興致。
  2. 課程並非是一帖就見效的萬靈丹,不是上課就等同有效。設若課程中習得的技巧、方法,無法協助孩子融入在生活作息及日常問題解決中,那上課就只是上課罷了。
  3. 有效的治療課程,需仰賴親師間的反覆溝通與配合。畢竟每個孩子的身心狀況不同,若家長把執行回家作業過程所遭遇的困難,以及觀察到的孩子特殊狀況,適時回饋給治療老師,藉以調整治療內容,這樣能建立更符合孩子個別差異的課程方案。家長無須擔心自己的專業不足,而羞於啟齒討論。畢竟家長是最貼近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能夠長時間觀察小孩在家或外出時不同場合的表現,這些蛛絲馬跡的觀察,都可能成為治療老師在設計課程時的重要考量。

 

倘若,身障者需要實質的輔具,來協助自己生活起居的照料;那麼,能獲致特殊兒信任的治療老師搭配上合適的課程,或許就是協助特殊兒開啟跟外界溝通那扇門的另類輔具(橋樑)吧?這是來這邊上課後,感觸最深的一點。更重要的是,每次上課通過和老師們的討論與分享,讓身為家長的我,能夠釋放育兒過程的不安、疑惑與壓力,重新注滿新的生活動力。「啟端」,不但是教導孩子學習的課堂,也是療癒家長內心的殿堂。

自閉症相關文章 了解啟端 了解課程 預約諮詢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有關當事人姓名及相關資訊皆經過更改,所用圖片亦非當事人。

啟端, 情緒障礙, 感覺統合, 自閉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