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loader
文章段落
分享文章
文章段落

兒童創傷療癒實錄:從排斥世界到重新擁抱——我如何透過專業感統治療,幫助高焦慮與觸覺防禦的孩子

情緒障礙
感覺統合失調

無法抹滅的陰影:創傷經歷與孩子行為的警訊

如果你問我,這一年多來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我會說:是看著一個曾經封閉自己的孩子,一步步重新向世界敞開。

我們的創傷始於孩子在海外幼兒園的衝突。起初只是分離焦慮與輕微的肢體衝突,但隨後發展成嚴重的行為退縮:孩子連續一週拒絕上學,並開始排斥所有與越南相關的事物——拒絕學外文、看到當地人就躲避,彷彿整個世界都充滿威脅。看著他把自己縮進一個越來越小的殼裡,我既難過又擔心。

當「安撫」變成「創傷」:被忽略的觸覺防禦

後來我才明白,問題的根源不在於衝突本身,而在於老師的**「安撫方式」**。當孩子情緒崩潰時,老師緊緊抱住他試圖讓他冷靜。然而,這個看似溫柔的舉動,卻因孩子體型小、力道過大而留下勒痕。

更深的傷害是,這種**「緊抱」對我的孩子來說,並非安撫,而是痛苦的加劇**。我知道,如果不做專業的介入,孩子可能會永遠困在創傷的陰影中。

回到台灣,尋找希望:專業評估揭示行為根源

今年暑假,我決定帶孩子回台灣尋求專業協助。在網路上搜尋多方資料後,我找到了啟端。

專業評估: 治療師評估後發現,孩子的焦慮度非常高,有嚴重的觸覺防禦,同時整體協調能力差,穩定度低。這次諮詢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孩子排斥越南、排斥人群,正是因為老師「抱緊他」的行為,對一個有觸覺防禦的孩子來說,是極度的痛苦與威脅。這種觸覺敏感,也嚴重影響了他與同學的交友能力。

專業介入: 治療師建議從降低緊張焦慮度著手,安排了「安定舒適整合課程」,同步搭配感覺統合活動,以達到穩定情緒並提升協調能力的目的。

療癒的轉捩點:從抗拒到主動尋求「舒服」的連結

剛開始上課時,孩子極度抗拒,一直黏在我身邊。但專業治療師的引導非常有效:

  • 從排斥到接受: 第三堂課時,孩子就開始願意與老師互動,甚至願意讓老師用觸覺刷刷他的手腳,並主動告訴我:「好舒服。」
  • 家庭練習的重要性: 治療師在每節課下課前,都會教導我如何在家幫孩子做觸覺刷與其他感統活動。這些日常練習是為了降低孩子的觸覺防禦,同時穩定他的情緒,成為我們之間新的、正向的連結方式。

看見奇蹟:孩子重新擁抱世界的證明

在台灣治療期間,孩子對陌生人不再那麼害怕,甚至能在公園裡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真正的考驗,是我們回到越南之後。

我原本非常焦慮,甚至討論過搬回台灣的可能。然而,孩子的反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1. 主動交友: 以前他看到越南小孩會躲避,這次回去,他從遠遠觀望,到試探性靠近,最後竟然主動跟當地小孩玩了起來!
  2. 願意嘗試: 他願意上英文課了!雖然還不太敢開口說,但他開始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與同學互動,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療癒是一場持續的練習

雖然孩子仍需要時間適應新環境,但他已經不再是那個躲在角落、拒絕與世界連結的孩子了。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

療癒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蹟,而是**每一天,陪著孩子一起練習、一起進步的過程。**這些日常的感統活動,成了我們家庭最有力的支持系統。只要方向對了,每一小步,都值得慶祝。

回到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