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裡的感覺統合
烹飪是非常需要認知和強大執行功能的生活能力。它需要接觸各種食材、了解辛香料、調味料的特性和用法、還有廚具的使用安全、後續的清潔整理…,腦袋裡要有夠大的database,還要有足夠的組織能力和想像力。
我小的時候是被禁止進廚房的,因為大人覺得廚房有刀、有火,很危險。但其實「安全教育」應該不只是如何避開危險,而是在必須接觸危險環境時也要懂得該如何留意自身安全才對。
我們那個年代好像大部分家長在廚房忙碌時,都是不讓孩子進廚房的,但是廚房門又不能關,要時時注意孩子在客廳那邊做什麼,所以很多家庭廚房門都設了欄杆。但其實因為各種菜香、烹飪的聲響,實在會讓孩子們不斷留意廚房裡的狀況,玩什麼都無法真的很專心,總是會被廚房吸引,不斷跑去趴在欄杆上看著廚房裡發生的一切,充滿好奇,覺得大人在廚房裡做的事好神奇,市場買來的東西轉眼之間變成色香味俱全的一桌美食,媽媽是怎麼辦到的?
直到自己為人父,當孩子的保母跟我們討論是否可以讓不到二歲的孩子有限度地參與他們中午備餐的廚房工作,我覺得雖然很顛覆經驗,但是保母的專業說服了我。保母每天傳照片給我們,看著他們在小桌上,保姆手把手地拿餐刀或牛油刀教他們怎麼切香蕉和奇異果、還有天氣熱的時候讓他們在廚房地上用臉盆「洗菜」(多半是玩水,保母之後還是會再洗一次)、天冷就大家一起揉麵團烤餅乾吃、讓他們準備大家的桌椅餐具、替大家裝飯盛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們會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做得越來越好。
烹飪是最有趣的綜合活動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慢慢接觸更多幼童腦部發展的學理之後,真的覺得當年保母帶他們幫忙廚房的工作真的是太棒了。在大人進廚房忙碌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很被吸引的,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到廚房門口來討抱抱。如果我們分出一些事情讓他們實際參與備餐,他們因為能協助大人完成「大人的工作」,那個成就感會讓他們非常開心。而家長也不用擔心大人忙著備餐的時候孩子們在哪裡拆房子。
而整個幫忙的過程,孩子可以認識食材、有各種色香味觸覺的感覺刺激、精細動作的練習、手眼協調、學會基本的廚房安全常識。對孩子來說,除了幫大人的成就感,更滿足他們海綿般的學習熱忱,還因著大小肌肉的鍛鍊和多樣的感覺刺激,讓孩子腦部得到更完備的發展。
我的孩子在保母的訓練下,三歲多以已經可以自己用筷子吃麵,還能夾起(不是用戳的)魚丸給媽媽吃。四歲已經可以穩穩地用削皮刀削蘋果。小學低年級我們會陪著他煮白煮蛋、煎荷包蛋,注意他用火的安全,一點一點放手。到小學高年級,他已經可以在同儕露營活動中當起主廚,從設計菜單、帶同學買菜、指導同學處理食材、到自己下鍋出菜一手包,而且頗受好評,整桌吃光光。
烹飪是非常需要認知和強大執行功能的生活能力。它需要接觸各種食材、了解辛香料、調味料的特性和用法、還有廚具的使用安全、後續的清潔整理…,腦袋裡要有夠大的database,還要有足夠的組織能力和想像力。當他想煮一個愛吃的東西,就要開始盤算該預備些什麼材料、和每一樣食材處理的順序和細節,然後把心中的計畫一步一步執行出來;抑或是打開冰箱看到幾種食材,他可以在腦中立即拼湊出可能的料理方法,並落實執行去做出能吃、甚至好吃的東西來。這中間的步驟設計、每一個時間的掌控,都需要事先的規劃構思,還要有萬一狀況跟想的不一樣的時候的應變能力。再大一點的孩子甚至可以同時多工處理一桌子菜,這就牽涉到更複雜的執行功能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用餐是除了睡覺以外最重要的生理需求,當孩子對吃產生興趣,順勢讓孩子用充滿樂趣和飽足感的烹飪來增進他每個階段不同的發展,是一舉好多得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