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們母語的形成

對於今晚在倫敦出生的德里克來說,英語與法語,中文或斯瓦希里語一樣,通通是聽不懂的外國話。然而,嬰兒將在短短幾年內掌握第一種(也是最重要的)外語—— 母語。

嬰兒們如何做到?我們又該如何為嬰兒創造一個語言豐富和交流能力的環境?

 

嬰兒是有天賦的,他們做所有事情都是依靠自己不斷嘗試後得到某種結果而做出結論,並從這個過程中嬰兒能開始了解自我的行為是否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特別是在語言學習這一塊,更是會用各種方式努力溝通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

德里克五週大時,他的母親問他:「德里克,你餓嗎?」 短暫的停頓後,他會伸出舌頭,發出很小但可聽見的聲音。他的樣子看起來完全像一個在沙漠中垂死的人。而一個五週大的孩子又怎會知道這是一個垂死的經典表情?

而這問題的答案當然是「他並不知道。」但他餓了!加上他的呼吸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因此無法發出特定的聲音來告訴我們他需要和想要什麼。因此,他做出最好的反應:用姿勢表情!他的反應和他的想法是一致的。如果媽媽換在餵奶時問:「德里克,您餓了嗎?」 他看起來就會變得是那樣的滿足和快樂。

但這會讓父母抓狂,因為成人傾向清楚的答案(即清楚回答是或不是),然而嬰兒的反應是很直接的,當他們有需要時,他們會通過發出聲音或手勢來回答。如果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你能看到他們臉上滿足的表情,這種清晰的滿足感代表他已沒有任何其他需求了。

 

特定的聲音

德里克九個月大時,因呼吸系統己經成熟,所以可發出特定的聲音,但是,當他想喝奶時,他所發出的聲音是和他五週大所發的聲音相同。

碰巧的是,德里克是一個喜歡喝奶的孩子,所以在他三歲某天,他來到廚房,媽媽正在準備晚餐,並開始喊:「我要喝餒餒,我要喝餒餒!」 媽媽說,每個人都餓了,等晚飯準備好且大家都吃飽後,如果還想喝餒餒,再喝。但在這之前,你必須要等。然後,德里克就開始發出他嬰兒時想喝餒餒的聲音。媽媽不理會德里克的要求,接著姐姐拉著媽媽的手並指向弟弟,見到他正坐在廚房地板,擺出嬰兒時想喝奶的姿態,姐姐對著媽媽說自他長大後就再也沒有這樣過。媽媽則笑著回答:「是啊,他就是回到嬰兒的樣子,因為他知道這樣做絕對有效!」

 

聆聽至關重要

假設媽媽邊聽邊看著嬰兒所傳達的信息,那媽媽就可以正確回應嬰兒所發出的訊息,而這會讓寶寶超開心,因為他發現這有效!他覺得「地球上有聰明的生物!」然後就會再使出同樣的招數來進行溝通!

所以,關鍵的作法就是成人必須仔細聆聽寶寶想對您說什麼!從嬰兒出生開始,每天所發出的聲音都不同。而當嬰兒知道您在聽時,他會盡其所能並盡可能地多與您交流;當他做的越多,就越熟練。另外,嬰兒也能透過爬行來建立自己更大的胸腔,當呼吸越多,越容易發出聲音。

一旦母親了解到嬰兒發出的所有聲音都是語言,便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嬰兒使用自己的聲音進行交流。例如,整天不斷地問嬰兒 「你好嗎?」、「餓了嗎?」、「要歐歐睏了嗎?」、「布布濕了嗎?」 以及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嬰兒:「我愛你」、「這是你的腳趾頭」、「這是你的鼻子。」也有一些簡單的指令,如:「嘴巴張開」、「看著爸爸」、「用腳推」。又或是某些問候語是嬰兒反覆地聽到,如:「早安」、「嗨」、「再見」。由於這些是嬰兒經常聽到的東西,因此他們會開始進行語言解碼。然而,即使在他未完全理解這些語言之前,嬰兒仍然會試圖做出回應。

 

始終如一

在這個早期階段,與嬰兒說話的方式需保持一致。當嬰兒每次以相同的方式聽到這些經常重複出現的問候、問題、陳述和簡單的說明時,他就能認出這些指令。這麼做能夠幫助嬰兒學習對話規則中最重要的一則—即聆聽他人

 

原文出處:IAHP

初生嬰兒, 母語, 語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