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跑一跑,功課會更好

  • 每天至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
  • 學齡前兒童每天應分段進行並累積180分鐘的體能活動
  • 休息或下課時間加5~10分鐘的簡短活動時間
  • 增加體育課時數能提高考試成績
  • 培養步行習慣
  • 送孩子可促進體能活動的禮物,例如球類、腳踏車,家長陪著玩

要子女的 功課進步 ,家長不能只要求孩子不斷溫習及做功課,反而「多運動」才是進步的關鍵。美國有研究發現,平日運動較活躍的學童在數學或英文科拿A的比例,比起不活躍的學童高出兩成。腦神經內科醫生指出,填鴨式死背容易讓學生用腦過度及勉強集中專注力,反而令身體產生皮質醇及副腎上腺素,過量的皮質醇會減少海馬迴內新細胞的生長,阻礙學習及記憶能力,同時也會使大腦神經元之間的突觸(synaptic connection)減少,逐步縮減前額葉皮質的大小(前額葉皮質是腦部負責集中力、判斷、決策及社交能力的部分),學習表現反而倒退。

運動有助加強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穩定血糖及增加新陳代謝等,近年不少醫學研究更發現可提升學業成績。香港衞生防護中心新一期《非傳染病直擊》期刊指出,身體活動會影響腦部機能,例如增加大腦皮質層(支配認知功能及行為)、刺激海馬迴(學習和記憶的中樞)、促進神經元的發展和神經突觸的可塑性。上述腦部變化能提高學習成果及學業成績,學童做體能活動後更能專注應付緊接着的課堂學習。

報告引述美國一項有近一萬二千名青少年參與的研究,結果指出體能活動較活躍的參加者在數學或英文科獲得A的比率,較不活躍的青少年高出20%。

參與體育運動也可以讓兒童及青少年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鍛鍊體能,有助提升自尊心及社交技巧,自尊心高可激起學習動機,是良好學業成績的決定性因素,相較於不參與運動的兒童及青少年,能有較高的挫折耐受度及社會適應能力。

可惜的是不少學校為確保學生有良好的考試成績,沒有將體育課視為重要課程,反而縮短下課時間以騰出更多時間作為教學之用,不少學童在放學後還有額外補習,進一步剝奪了參與課外體能活動的機會。

香港大學醫學院腦內科教授張德輝指出,不少研究發現運動能提升學業成績,「有時學習,有時運動,對腦部發展會有好處」。學習主要運用腦部有關視覺、聽覺、思考及記憶的區域,但運動時則會使用其他腦部區域,能令腦部不同區域有均衡刺激,並非只集中有關學習的區域,對腦部整體發展均有幫助。

當一個人用腦太久,便會出現疲憊。張教授指出,若要恢復原有效率便需適當休息,才能回復專注力,也能更易掌握之後的學習,「休息」不代表一定是睡眠,做運動已能令學習區域得到休息,同時亦能增加血液循環及心肺功能,分泌出帶來開心及滿足感的腦內啡。

張教授表示,當腦部已非常疲憊及專注力下降時,若仍要在短時間內強行提升專注力,便需依賴因壓力而產生的皮質醇及副腎上腺素,雖然兩者能在短時間內增加專注力,但過量的皮質醇會令神經元加快消亡,長時間會令腦部萎縮,反而影響將來的學習。他建議要提升腦部發展及功能,需要有足夠休息及睡眠,並要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當用腦太久及專注力下降時,休息5至10分鐘已有幫助,「去洗手間洗個臉,少量吃一點東西」,反而有效增加學習及辦公的效率。

香港「健康蘋台」網站文章改寫

Photo by: Nikhil Sachdeva

預約諮詢

吳端文, 啟端, 啟端感覺統合, 專注力, 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權威吳端文, 運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