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教室】認識前庭神經系統(一)
看到孩子盪鞦韆時的快樂模樣,在迪士尼樂園、六福村的雲霄飛車中驚喜尖叫,你可知道這些遊樂設施刺激了孩子大腦的哪一部分?具有哪些強大的功能?
盪鞦韆、翻筋斗、和雲霄飛車、摩天輪都是提供「 前庭神經系統 」刺激的遊戲。
什麼是前庭神經系統?
在胚胎51天大時,我們的「神經管」就形成「內耳」的神經構造了,內耳不只負責聽覺的傳遞,也是處理我們身體移動時所需的平衡感。而負責平衡的前庭神經系統指的是位於內耳中的三個半規管和耳石器官:三個半規管會偵測我們頭部的轉動幅度和強度,當你的頭部有移動時,例如:彎腰或跌倒失去重心時,三個半規管就會開始計算移動的變化,並且快速的通知我們的大腦做出反應,將身體拉回平衡的狀態,以避免頭部受傷,保護身體的安全。耳石器官則是偵測會偵測加速、減速和地心引力的變化的器官。
人類能夠發展出追、趕、跑、跳、碰這些既獨特又需要協調的動作能力,就是依賴發展成熟的前庭神經系統功能。像是嬰兒開始會抬頭、翻身、學坐、爬行、嘗試站立、學會走路等等,這些也都是前庭神經成熟運作的成果。簡單來說,前庭神經系統最主要功能就是維持我們身體的平衡和偵測身體的動態(頭的速度、方向變化),包括我們的姿勢、平衡狀態、肌肉的使用程度、身體兩側動作的協調、眼球的視覺穩定度及我們的警醒度。
- 維持姿勢:良好的前庭神經系統幫助我們發展和維持正常的肌肉張力,使我們能夠挺直脊椎而不會彎腰駝背。若肌肉張力太低容易導致坐姿不良、寫字或吃飯時容易用手支撐頭部,也讓我們容易感到疲累或不喜歡體能活動。
- 維持平衡:在我們跑跳、走路時,若身體因為重心不穩而失去平衡時,身體會快速地做出反應向前傾以保持平衡,並且使身體回到正確頭上腳下的姿勢,這都是前庭神經系統密切監控頭部的位置和速度變化的功勞。
- 身體兩側動作的協調:騎腳踏車時,需要兩腳協調輪流出力,才能夠前進;使用剪刀剪紙時,左手拿紙、右手拿剪刀;這些都是前庭神經系統的幫助。
- 眼球的視覺穩定度(眼睛對焦):我們的身體在移動時,前庭神經系統讓我們能夠眼觀四面,不但能預先判斷地面高低與軟硬,以避免跌倒或是碰撞;甚至是做精細的協調活動,例如:抄寫黑板上的字時,一下抬頭看黑板的字,一下低頭找到要寫的位置,我們的眼球能夠在頭動來動去的狀況下,快速且有效率地找到要注視的位置,也都是前庭神經系統的功勞。
- 影響警醒度:若利用快速或突然改變方位的前庭覺刺激,可以活化我們大腦的網狀神經系統,使我們的精神亢奮,進而提昇我們的警醒度。例如:坐雲霄飛車時會不自覺地增大眼睛,尖叫大笑;或是將幼兒高舉、旋轉時,孩子會興奮大笑。相反地,若利用輕緩、規律的前庭覺刺激,可以降低神經警醒度,使人感到安定、放鬆。研究指出:媽媽將孩子用背帶背在身上輕緩晃動,可以減少孩子哭鬧的情形;哄孩子入睡時,橫抱著孩子左右慢慢搖晃,會讓幼兒感到安全。
前庭神經系統失調,會有什麼症狀?
若我們看見孩子的平衡感差、姿勢或動作發展遲緩,例如坐、爬、走的發展能力明顯比一般孩子慢,容易疲累、暈車,不喜歡盪鞦韆、搭電扶梯、爬高,或是喜歡高處、轉圈圈、搖晃,動作較笨拙、不協調,空間知覺能力差等等狀況,就很有可能是孩子有前庭神經系統失調的問題。前庭神經系統失調大致上又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注意:每個孩子天生個性不同,喜好亦不同,並非以單一狀況即能夠認定為前庭神經系統失調。)
前庭神經過度敏感(害怕頭部位置改變明顯的活動):
- 不喜歡盪鞦韆、過分小心謹慎的溜滑梯。
- 動作較慢、喜歡靜態的遊戲或活動。
- 不喜歡搭乘電扶梯或電梯。
- 時常需要大人牽、扶或抱。
- 些微的搖晃或旋轉就容易頭暈、想吐。
前庭神經過度不敏感(喜愛頭部位置明顯改變的活動):
- 動個不停,時常跑跳、搖晃身體或頭。
- 喜歡做搖椅、轉轉椅或倒立。
- 喜歡遊樂場中快速旋轉的器材,如:咖啡杯、雲霄飛車等。
- 轉圈圈很久、很多次都不會頭暈。
重力不安全感:
- 害怕跌倒,怕高、怕走在高低不同的路面。
- 害怕雙腳離地,例如兩腳同時跳起、盪鞦韆時雙腳離地。
- 害怕上下樓梯,需緊抓扶手。
- 害怕頭向後傾或傾斜的狀態,例如:洗頭時頭向後方傾或倒立。
肌肉張力較低:
- 全身鬆軟,四肢軟趴趴,例如:幫孩子穿衣服時就像他完全沒有出力,要拉起他的四肢的感覺。
- 喜歡躺著不喜歡挺直身體、常用手撐頭、喜歡趴在桌上或蜷曲在椅子內。
- 趴在地上時無法同時抬起頭、手臂和雙腿。
- 坐在地上時,腿時常呈現「W」形,兩腳向外,而不是盤腿向內(因為這姿勢會讓身體更穩定)。
- 手的抓握力氣不夠。
- 常跌倒、容易疲累。
- 排便困難、經常便秘或尿褲子。
平衡感、運動協調性較差:
- 走樓梯、單腳站、單腳跳、跳遠跳高、其單車等不易保持平衡。
- 動作笨拙、不協調。
身體兩側動作協調有困難:
- 嬰兒期不爬行或爬行姿勢不對稱協調。
- 大肌肉發展差,常常碰撞物品或跌倒。
- 同時使用雙手或雙腳的動作協調差,例如:投接球、開合跳。
- 雙手或雙腳不同動作時,協調配合度差,例如:剪紙,一腳站立一腳踢球。
- 4~5歲尚未發展出優勢手,時常左、右手交替。
- 手不做過中線的動作,例如:畫一橫線時,在過程中會換手畫。
聽覺處理和語言能力較差:
- 分辨不出聲音音源
- 分辨不出聲母或韻母的差異,例如:ㄅㄢ和ㄅㄤ。
- 對指令理解常有困難,時常需要別人再講一遍,或常常聽錯。
- 記不得聽到的話。
- 聽別人說話時常常容易被別的聲音干擾而分心。
- 容易被太大的聲音或高音頻的聲調驚嚇。
- 回應別人的問話或修正自己所說的話有困難。
- 說話時用字簡單、句子簡短、文法不對或常常說不出(寫不出)自己的想法
- 閱讀困難。
- 唱歌容易走音、說話口齒不清。
視覺、空間知覺處理功能較差:
- 方向感差,上下、前後、左右空間概念不佳。
- 相對位置判斷不良,例如:經常撞到傢俱、踩不到階梯。
- 玩拼圖、樂高、疊積木等有困難。
- 寫字容易將字的大小、間距(包括部首及字、字跟字之間)寫的不一致或排列不整齊。
- 在符號、文字、物品之間找出差異(不同及相同處)有困難。
- 閱讀、寫字時常漏字或跳行,寫功課容易疲累。
- 眼球對焦慢,例如:抄寫黑板時,來回注視黑板及作業本時,眼球重新搜尋定位的效率不足,以致抄寫慢。
- 追視動態物件較困難,例如:乒乓球。
- 寫字寫反,左右顛倒,例如:b和d會混淆、把3寫反、「明」這個字日月會寫反。
- 閱讀時會側著頭,或閱讀困難,無法理解看過的字句。
- 斜視或遮住一隻眼睛閱讀。
- 抱怨看東西時會有疊影。
- 周圍的人跑來跑去會讓他不開心或受不了。(過多視覺刺激)
情緒較不安:
- 自尊心低,挫折忍受低,常常輕易放棄。
- 不願意嘗試新的活動。
- 抗壓性較低。
- 交朋友有困難,容易逃避和他人互動的情境。(易手足無措)
促進前庭覺刺激的小遊戲
爸爸媽媽在家裡可以透過一些小遊戲幫孩子進行簡單的前庭覺刺激,不只可以幫助孩子,還可以親子同樂,但在遊戲過程中,家長要留意孩子的反應,若有不適或孩子不喜歡,也要適時地停止,也要注意周遭的環境安全,將不安全的物品收起,以免碰撞受傷。
建議活動如下:
跳跳床:在跳跳床上或是有彈性的沙發、床鋪上彈跳。
翻筋斗:前滾翻、後滾翻等動作
滾棉被:用大棉被將幼兒的身體緊緊包住後,大人將棉被拉開使幼兒側翻滾出來。
盪鞦韆、搖木馬、溜滑梯、跳跳球、跳房子……等等。
前庭神經, 動作協調, 吳端文, 啟端, 平衡, 情緒, 感覺統合, 發展遲緩, 聽覺處理, 肌肉張力, 視覺穩定度, 語言, 警醒度, 重力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