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課程,是幼兒發展黃金期不可錯過的關鍵介入!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職能治療師,我深知六歲前是幼兒發展的黃金期,三歲前更是大腦發展最快速的關鍵時期。科學研究指出,人出生時大腦的重量約370克,六個月時已翻倍,三歲時更接近成人腦重。這段期間,孩子大腦具高度神經可塑性,這種腦神經重塑的能力並不因為長大而停止,但早期療育在黃金期的介入相當重要。
早期療育定義為何?從幾歲開始?
「早期療育」(早期療育英文為 Early Intervention),主要針對0到6歲有發展遲緩現象、身心障礙或具發展風險因子的嬰幼兒及其家庭,提供多專業服務,解決孩子醫療、教育及家庭等需求。及早發現並提供適當療育,不僅有助孩子克服發展挑戰,趕上同齡進程,更能有效減少未來形成身心障礙的可能,或減輕障礙程度,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
我常建議家長,初步判斷孩子發展狀況時,最便利的工具是手邊的《兒童健康手冊》。您可以參考其中的幼兒發展里程碑,觀察孩子表現。這份手冊就是一份簡易的早療評估表。一旦發現任何疑慮,應儘早尋求專業諮詢。因為「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是關鍵契機,訓練愈早進行,效果愈能彰顯。 在啟端職能治療所,我們透過科學且人性化的早期療育方法,協助這些孩子及其家庭。我們深信,透過專業引導與細心照護,每一個孩子都能突破限制,邁向光明未來。
早療到底能做什麼?啟端專業職能治療師的第一手真實案例

許多家長在接觸早期療育時,常感迷茫:療育類型多元,症狀各異,該如何選擇?啟端治療所的早期療育課程又會如何協助孩子進行療育呢?
為讓您清晰了解啟端早期療育的進行方式與核心理念,今天我將分享兩個真實而動人的發展遲緩案例,見證孩子們在早期療育課程中的蛻變與進步。
哲哲的轉變:從不穩坐姿到充滿探索力的孩子

哲哲因腦白質病變,初來啟端時四肢肌肉張力高、上半身肌肉張力低,坐不穩,咀嚼困難,父母心急如焚。當我們引導家長執行居家口腔活動,短短兩週,哲哲流口水改善、能嘗試較硬食物時,他們眼中的光芒至今難忘。
在啟端,我們沒有制式的「必須」,只有理解與引導。哲哲曾因過往經驗失去玩耍興趣,但在我們開放、彈性的教學模式下,他重新找回探索的勇氣。從害怕盪鞦韆到自信跨越障礙,這些點滴成功經驗,讓哲哲變得更自信、主動。我們透過專業的「反射整合」治療,從神經層面改善動作品質,每次課後,哲哲都能學會1-2樣新技能,能力穩穩堆疊。 最近的發展評估結果,給了我們最大鼓勵:哲哲發展水平已達20個月,僅比同齡遲延4個月!這不僅是數字進步,更是哲哲用生命寫下的奇蹟。身為治療師,我深知特殊兒家長迷茫與煎熬,但哲哲的故事,讓我更堅信,每次投入與堅持,都在為孩子創造更多可能性。
喆喆的進步:低張力孩子也能迎向好奇探索

喆喆是另一個讓我深刻的孩子。嬰兒時期,他發展比姊姊慢,翻身、學坐較遲。雖基因檢測與核磁共振正常,醫生仍指出他胼胝體較薄、神經數量較少。家長帶著這份擔憂,喆喆一歲多時來到啟端。
剛來的喆喆,低肌肉張力讓他無法自行翻身、坐姿不穩,眼神難聚焦,口語也偏少。看著他焦慮又對環境缺乏好奇的眼神,我們知道需要全面支持。我們引入「整合聽音系統訓練」,即使初期耳機戴不住,改以治療性聆聽後,僅兩個月月,喆喆就對人、環境產生好奇心,眼神有光彩。
更令人驚喜的是,當我們將量子反射整合治療納入療程後,那個平日懶洋洋的喆喆,坐著時腳竟會開始踢動,動作更靈活。幾週後,他能戴耳機聆聽整合聽音,發音變多,變化豐富,開始喜歡與人互動!甚至,原本走路會翹腳的他,經處理後,現已能獨立走上幾步。這半年的巨大躍進,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喆喆的家長曾說:「著急是每一位早療父母會經歷的過程。」但看著喆喆從過度焦慮到現在充滿好奇、樂於探索新事物,甚至主動嘗試走公園的樓梯,這份堅持與耐心,都得到了最美好的回報。
家長最常問的4大早期療育問題
什麼樣的孩子需要早療?一般而言,若孩子在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溝通、認知能力、社會互動或情緒發展等方面,相較同齡兒童有明顯遲緩現象,或經醫師評估有發展遲緩之虞,都應考慮尋求早期療育協助。
線上篩檢,初步判斷孩子發展
衛生福利部網站上的兒童發展篩檢量表線上篩檢是您初步評估孩子發展的便捷工具,若篩檢結果顯示您的孩子未能通過,應及早帶孩子就醫進行專業評估。
專業評估與通報轉介怎麼做?
當您初步判斷孩子可能需要介入時,下一步是尋求專業診斷。您可前往各縣市政府設立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這些中心提供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早期診斷及早期療育服務。此外,各縣市政府也設有通報轉介中心,能協助您了解通報流程,將您的孩子轉介至合適服務單位。
早期療育機構與服務資源有哪些?
臺灣的早期療育服務整合了醫療、教育及社福三大系統。除了醫院評估與治療,您也可了解各地的早期療育機構概況與社區療育據點。這些據點與機構共同構成綿密服務網絡,提供復健、特教等多方面支持。
早期療育補助金如何申請?
家長常問:「早療要花多少錢?」為減輕家庭負擔,政府提供早期療育補助金,依台北市為例,低收入戶每月最高補助6,000元,非低收入戶每月最高補助4,000元。至於「兒童早療補助到幾歲?」依現行規定,補助通常持續到孩子滿六歲為止。建議家長主動接洽政府相關單位了解申請資格與流程,善用這些資源。
若希望為孩子尋求更為個人化、彈性且多元的專業療育方案,立即預約啟端職能治療所諮詢,我們將與您攜手,為孩子提供最適切的專業療育服務。
認識專業早期療育機構 – 啟端職能治療所的早療課程
在啟端治療所,我們根據孩子個別需求,提供專業且多元的早期療育課程方案,目的在從根本上改善孩子發展狀況。以下為您介紹幾項核心療程:
整合聽音系統訓練方案
整合聽音系統訓練方案是一系列特殊處理的音樂,藉由特製骨傳導耳機結合運動及感覺統合治療一同進行。孩子在課堂中,戴耳機聆聽調整頻率的音樂,刺激聽覺和前庭覺,提升大腦、小腦、網狀系統等功能。
此療程能有效達到穩定情緒、提升感覺動作協調、促進閱讀書寫能力等多方面效益。整合聽音系統共有三套課程,我們會依孩子評估結果與需求,精準挑選適合音樂方案。
感覺統合 (Sensory Integration)
現今許多孩子面臨專注力不足、情緒不穩、睡眠障礙、飲食問題等困擾,這些問題常源於孩子在基礎感覺刺激接收、處理或整合能力不佳。
有些孩子對感覺刺激過度敏感反應過高,微小刺激即引起強烈情緒,例如聽到吹風機聲就害怕,減少探索;另外,有些孩子對感覺刺激反應過低,顯得無視危險,影響安全或人際互動。
在啟端感覺統合治療中,我們特別關注三大類核心感覺刺激:觸覺、本體覺和前庭覺。我們將治療活動巧妙融入遊戲,依孩子狀況提供不同形式、強度、頻率的感覺刺激,藉此改善孩子整體狀況。
量子反射整合治療
量子反射整合治療,藉由促進自然修復的手法,能有效改善孩子認知、行為、情緒問題及動作發展。
此方案特別針對原始反射整合、緊張焦慮舒緩、眼球追視能力、手眼協調、手部肌力/抓握能力及整體動作表現等,均能帶來顯著改善,提升與學業表現相關能力。
地板時間 (Floor Time)
地板時間是特別適合兒童自閉症兒童的治療方法。它教導家長以發展取向、注重個別差異、以關係為基礎的互動模式。家長跟隨兒童引導,進入孩子遊戲,建立孩子參與能力,發展雙向溝通。
地板時間依發展順序系統性地建立兒童與他人溝通和互動的能力,是整合性治療方法,從最基礎的生理狀態及訊息處理著手,增進兒童情緒發展,使其理解他人情感,激發孩子發展各種認知、創意思維和社交能力。這也是自閉症的行為介入的有效策略。
為什麼選擇啟端職能治療所?為您的孩子提供最適切的專業早療
作為專業的職能治療師,我深知為發展遲緩的孩子選擇合適的早期療育機構,是每位家長最關心的課題。在啟端職能治療所,我們不僅提供多元且專業的早期療育課程,更秉持5大核心優勢: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個別化與彈性的早期療育計畫、多元創新的治療方法、重視家長參與與居家活動指導、溫暖支持的環境氛圍,能成為您與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早期療育是一場需要耐心、愛心與信心的馬拉松。看著哲哲和喆喆的進步,讓我更確信,每次專業評估、用心治療、家長與治療師緊密合作,都在為孩子們的未來種下無限希望。
如果您正為家中孩子的發展狀況擔憂,或是希望為孩子尋找更專業、更全面的早期療育資源,請不要猶豫。早期介入的效益遠超乎想像,它能為孩子打開一扇通往潛能的大門,讓他們更有自信地融入社會,迎接挑戰。
啟端職能治療所,是您孩子成長路上的專業夥伴。我們理解您的焦慮,更看到孩子們的無限潛力。讓我們與您攜手,為孩子的發展黃金期,注入最及時、最有效的支持。歡迎立即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