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loader
文章段落
分享文章
文章段落

進階整合聽音系統訓練方案

專業技術

目標

提升專注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生理調節能力、改善情緒行為表現。

詳細說明

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擁有極高的彈性及選擇性:硬體方面有高比例的骨傳導輸出、高頻的過濾音頻、及可調節的左右耳平衡等。讓治療方案能更靈活適應不同症狀的需求,以達到更精準迅速的療效。

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的特點

  • 有強化右耳的功效。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中,特別逐步增強右耳音樂的比例。在腦神經解剖學和生理學中,強化右耳可以促進聆聽、說話、和語文功能的效能。
  • 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中,骨傳導量更增加,骨傳導的功能會提高前庭系統的內在活化,因此能促進空間知覺、身體兩側動作協調、和執行動作的協調、流暢度,這些都是促進學習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提升了聽覺和前庭功能、提高注意力的維持、使低肌肉張力、無精打采、被動的學生更主動參與學習。
  • 針對個人不同的狀況和目標挑選音樂,客製化課程。
  • 這樣針對目標的選曲,是提升成效和縮短課程的基礎。
  • 音樂的頻率更高:進階課程的音樂最高頻率可達4000~8000赫茲,這樣的高頻可促進閱讀理解、認知能力、創造力、腦活力、動機、情緒調節、和專注力。
  • 全部進階音樂都是經過特殊技術製作:特殊處理過的高-低頻切換,這種特製手法會促進新神經路線發展,提高專心聆聽能力、以及聽覺區變力、提升社會參與度、和促進語言發展。
  • 課程可以包含互動式語言課程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中可包含互動式語言課程。兒童和老師使用麥克風及耳機聆聽課程,且聽到自己的聲音,促進語言發展。

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適用對象:

  1. 學習困難:閱讀困難、寫字困難、拼音困難、數學學習困難、語言遲緩。
  2. 手眼協調差、動作協調差、左右區辨不佳、空間知覺差、慣用手發展不佳、平衡感不佳。
  3. 專注力不佳、生活條理組織能力不佳。
  4. 情緒調節差、行為失控、脫序。

★ 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能促進孩子在以下方面的進步:

  • 感覺調節能力
  • 自我調節能力、情緒行為、自信心
  • 聽覺訊息處理與溝通能力
  • 專注力
  • 學習表現、認知功能、記憶力
  • 身體知覺度、動作協調能力
  • 閱讀與書寫能力
  •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能力、社會互動能力

案例分享

曾被醫生判定「全面遲緩」,現在是活潑快樂的小二生

在一歲六個月左右,媽媽發現晴晴頭歪歪的狀況好一陣子了,擔心是斜頸的問題,於是去醫院做了檢查……,原本以為只是小毛病的檢查而已,看看如何調整就可以了,卻沒想到醫師看了晴晴之後,當下告訴媽媽說:「小朋友的斜頸問題事小,應該是有發展遲緩方面的問題,需要做一些發展上面的評估。」突如其來,完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醫生做這樣的告知,瞬間媽媽的心情完全無法接受,眼淚也止不住……,評估結果出來了,晴晴被判定為:「全面性的發展遲緩」。

在翻身階段,晴晴真的有比別的小孩子晚,親戚朋友也曾提出過一些質疑:「晴晴怎麼還不會爬?」、「怎麼現在還站不起來? 」、「都一歲多了怎麼連扶著桌子走都不會? 」、當時媽媽沒做太多的聯想……,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真的,晴晴各方面發展都比同年齡的小孩來的慢。

確診後,晴晴開始被安排在醫院裡進行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一歲多的她感覺到環境裡不尋常的氛圍,媽媽說:「在醫院內做早療,每次來的治療師都不一樣,而且說話口吻讓媽媽不太喜歡,有時還會有三、四位實習醫師同時對著晴晴作指導,那種壓迫感讓晴晴進行沒多久的治療就開始緊繃、哭鬧,連媽媽自己每次帶她進到醫院時,心情都沉重了起來,原本就不太喜歡與陌生人接觸的晴晴,更加排斥去醫院了,且漸漸地在其他環境下也會對陌生人的眼光接觸開始有明顯的害怕,雙手緊握著拳頭,身體不自覺的畏縮起來,眼神也不時地飄來飄去……。

幾次治療後,一位資深的治療師也發現了晴晴在醫院的治療效果有限,因此建議媽媽去「啟端感覺統合」(當時名稱為「全人兒童發展中心」)找吳端文老師看看,當時對於「啟端」不是非常了解,也不確定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只知道是做「感覺統合」的地方,不確定能給小朋友帶來什麼。聽說是進行大量的盪鞦韆、翻跟斗……等等看似遊戲的活動,就能改善晴晴的問題,真的很讓人無法相信。但媽媽知道6歲前是黃金治療期,時間緊迫下,既不敢放棄醫院的治療,也想試試「啟端」這裡的課程,就這樣帶著晴晴醫院、「啟端」兩邊跑;同時進行下;媽媽很快就發現,同樣在做治療,可是兩邊的感受卻有著極大的不同,老師的說話口氣、方法及現場的氛圍,都有很大很大的差異,從小小年紀的晴晴臉上就可以發現,她不但完全不排斥啟端的課程,還非常的開心,而且來到「啟端」後連媽媽自己的心情也放鬆許多;除了感受上的不同,媽媽也發現,晴晴的眼神開始不一樣了,原本怕生的她開始活潑了起來,當初媽媽心裡懷疑的盪鞦韆、翻跟斗……,都起了作用。

回想晴晴第一次來到「啟端」由吳端文老師一對一的評估後,吳老師與晴晴的指導老師規畫了一系列的課程,與其說課程,在媽媽的眼中,就像是在玩遊戲一樣;吳老師發現晴晴的肌肉張力低、肢體協調度差、視知覺較弱及語言能力遲緩,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她有聲音敏感、觸覺敏感的問題,對於公園裡高低及旋轉類型的設施非常排斥……,如同當時醫生評估的結果非常一致,是全面性的遲緩問題;其實這些看得到的表現背後真正的癥結,在老師的解釋下才知道是「前庭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導致她在動作發展、語言能力、情緒及空間、方向感……等等各方面產生了這些情形;因此老師先針對她的肌張力部分做調整,給予她衝、跑、翻跟斗、溜滑梯及盪鞦韆等調整肌肉張力及肌耐力的課程;同時這些的活動也對於視知覺的部分有很大的刺激,因為人體90%的視覺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都與前庭神經有關,對於辨認上下、左右、前後、東西南北等定位感、方向感都有影響;所以給予大量前庭刺激後,就會進行一些串珠、插木棒、拉橡皮筋……等有助於精細動作上的課程安排,治療整體來說是用遊戲來包裝它們,讓晴晴完完全全開心地度過每次的50分鐘,而且每次課程上完,媽媽都還需要再等晴晴玩夠,才願意回家。媽媽說:「在這裡每到下課時間,就會聽到媽媽們催促小朋友,最後五分鐘囉,我們就要回家了。」雖然話說的無奈,但晴晴媽媽嘴角卻微微上揚。

除了每周一次的課程外,老師還會給晴晴一些「回家功課」,例如每天早上30下的翻跟斗、100秒的倒立、擰毛巾、捏黏土等這些在家可每天幫助腦神經進步的動作。

最後,媽媽用「神奇」來形容它— 近幾年開始,老師上課都會讓晴晴戴上一組機器,是吳老師從國外引進的「整合聽音系統」(編按: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這是一組看似隨身耳機連著一台音樂撥放器的裝置;它利用「骨傳導」的方式進行,以腦幹、小腦的完整發展為基礎,而運用高、低頻不同的音律在刺激中耳裡的小肌肉。被 filtering, gating 過的音樂課程可以隨著課程的需求有不同的選擇;晴晴媽媽發現這聽音整合課程對晴晴的語言上有極大的提升效果,而且老師提到初期在使用上,它會先將大腦神經做「重組」,因此會有一些退化的行為產生,就像許多自然整合醫學中所說的「好轉反應」,晴晴在初期就出現了大小便自理能力退化的情形,但老師說這是好事,代表著這整合課程對晴晴開始起了作用。某一天突然地發現晴晴的語言能力瞬間成長許多,和其他家長們分享,大家也發現小朋友使用後真的都有大幅的改變。

從一歲六個月開始,媽媽知道這一切的努力就是要和時間賽跑,關鍵時刻就在進小學之前,因為需要做入學前的評估,才能確認晴晴的求學生活是不是能和一般的小朋友一樣,進入一般正規的教育體系中,是不是能在正規班級裡上課,這對於晴晴的媽媽來說,是努力多年的一種「驗收」;結果出來,晴晴雖然有幾項評估低於一般小朋友,但是可以進入正規的班級,不需要去辦理延緩入學,更不會被分配到特教班級,對於晴晴媽媽來說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雖然進入一年級時,晴晴大大小小的狀況還是讓媽媽疲於奔命,身為同校老師的她,除了要擔心自己班上學生的狀況,不時還會接到樓下晴晴班導師的電話,這些日子雖然辛苦,也都走過來了。

「啟端」的李老師說,這六年多來,晴晴從無法接受陌生人的目光,到可以主動和每一位教室裡的老師、家長主動打招呼;也從無法完成辨識一個字的樣貌,到現在學校的作業與一般小朋友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在家寫功課的時間比較久;另外對於出國、放暑假及考試這些生活上面的改變,所花費的適應期越來越短;一路來的歷程到現在,粗大、精細的動作及空間、方向感都已追上同年齡的小孩,就剩認知、專注力上及抽象思考能力上還需要一些時間的努力,雖無法保證再多久就可以「畢業」,但老師一直努力讓媽媽自己在家就可以替晴晴做加強,更肯定晴晴會越來越進步。

晴晴現在升上二年級,在大人眼中是個活潑快樂的小孩,就是成績不大理想、字還沒能寫得很好看,媽媽知道他和同年齡小朋友現在只差一點點而已,而且最重要的是,晴晴與同學間的互動良好,有她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每天最開心的就是去上學,這樣子晴晴媽媽已經心滿意足了,連在旁邊的我們也替晴晴感到開心。

特殊兒的早療照護是非常辛苦而緩慢的路程,不只小朋友要持續早療,家長的穩定和支持往往是進步的重大關鍵。晴晴的爸媽在孩子身上所投注的心力是讓我們很欽佩的,我們也看到這樣付出換來的是:即使是天使慢飛,只要從起跑點就努力不懈、急起直追,最後也能跟上進度,展翅高飛。


聽覺敏感 的小志

我的孩子從小就是特殊兒,現在已是高二的大男生,前陣子去大雪山玩,他說聽到成群蜜蜂嗡嗡叫,緊張害怕到整個身體都縮起來,但我跟他爸一隻蜜蜂都沒有看到也沒聽見蜜蜂翅膀震動與空氣形成的共振聲,身為職能治療師的我當下判斷小志應該是聽覺敏感,在吳老師評估諮詢後幫小志進行「安定舒適整合課程」來降低敏感症狀。

這個特殊的聽音課程,除了改善小志的聽覺敏感,最讓我意外的是,小志開始敢表達心中感受了,且連他自己也意識到這個變化,由於小志本身焦慮感高,因此過往很多時候他都無法跟我和爸爸敞開心談,因為孩子也在青春期,有時也會不太清楚他是不想跟我們溝通還是因為害怕不敢說,但現在能一點點地表達以及和我們溝通實在太棒了。

明年即將要考大學的小志,因為聽覺處理及思考速度慢、表達組織力弱且臉部表情僵硬,擔心大學面試吃虧,因此吳老師建議利用暑假時間進行「進階整合聽音系統訓練方案」提升專注力、聽理解等等。

開學前全家的輕旅行中,我請他去超商買大瓶礦泉水,但他卻買小瓶的回來,我問他是否因為沒聽到所以買小瓶的?但他說他有聽到,只是因為白天已買過大瓶的,且還有兩瓶在飯店,應該買小瓶就好,若是以前他就會像有聽沒有到直接衝到店裡買錯,但上完「進階整合聽音系統訓練方案」後我發現他聽理解進步了,且小志自己也覺得專注力提升了。昨天回診,心智科吳醫師也覺得小志說話的速度、表情都進步許多,也較能表達,最開心的是笑容多很多。

身為媽媽、職能治療師也是特殊學校老師的我,看到自己的孩子和許多學生在啟端語言進步、主動表達句子頻繁且順暢、認知能力提升、觸覺防禦被改善,真的很感動也很感謝,孩子成長路上能有啟端扶持真的很幸福。


啟端與孩子的故事——蕎蕎

「如果不是親身參與在其中,我也不會相信療效如此神奇!」
這是身為治療師的我,帶蕎蕎的心聲。

在2018年初,蕎蕎趁著寒假期間,與我上了20堂的密集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課程。
蕎蕎先前就已將整合聽音系統課程反覆聽了數次,蕎媽咪詢問我,啟端這邊還能提供什麼讓孩子更進步呢?在跟吳老師討論過後,決定讓蕎蕎進行本次課程。

課前的準備可不少,搜集媽媽主要想加強的部分(像是:聽理解、口語表達能力、數學概念、認知能力)、先前上課的課程進度、活動表現、考量孩子現階段的職能角色與目標的優先順序,由吳老師為孩子設計獨一無二的進階整合聽音系統治療課程「音樂套包」,搭配整合聽音系統 Playbook、大腦體操、兒童瑜珈,為期20天的密集課程就開始了。

課程到第三堂下課時,我問蕎媽「今天的行程跟平常有不一樣嗎,蕎今天很會講話,也很有條理耶!」
蕎媽聽到我這麼說,眼神整個亮起來說著:「老師妳也這麼覺得嗎?其實上完第二堂,週末在家時,我跟爸爸就覺得蕎蕎變得很會說話,言之有物,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也很有邏輯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懷抱著這樣的信心,我們的課程繼續下去,我跟媽媽都很期待課程後會收到什麼樣的成效。
「李老師你看到我這樣的進步,妳會覺得很感動嗎?」很難想像這是出自於一個原本全面發展遲緩的孩子會說出的話。
「李老師,妳知道感動是什麼意思嗎?」
「李老師,祝妳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平安吉祥,事事順心,狗來福,狗年行大運,好運旺旺來!」
蕎媽咪在一旁笑道:「老師這是蕎蕎自己在家裡看書自學的,她之前都不會主動去祝賀別人,這次講的很流暢也很好耶!」
從媽媽閃亮亮的眼睛裡,我看到的是驕傲與感動。

「李老師,妳知道多誇張嗎?我昨天禮拜四下午的時候,從樓梯上咕嚕咕嚕滾下來,好痛喔!」
又是另一個驚喜,媽媽說蕎蕎時間定向感不好,對她而言只有昨天、今天、明天、剛剛、等一下的概念,沒有禮拜幾、上午、中午、下午的概念(不管過去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都說是昨天,未來要發生的事情都說是明天)。
課程逐漸來到尾聲,除了在語言跟認知上的進步外,蕎蕎的手眼協調、大腦聽覺處理速度、球類操作技巧、人際互動主動性、上也有明顯的改善。

在課程結束的3個月後,蕎媽開心的與我分享「老師,我覺得蕎蕎的數學理解力提升了,這跟進階整合聽音課程有關係嗎?」
答案當然是:「Yes!」
孩子的大腦有無限的可能與可塑性,給予正確的、適當的、適合的養份、陪伴與支持,開花結果只是遲早的事情,只是早或晚而已。
再三個月後還能看到進階課程的成效,如果不是親身參與在其中,我也不會相信療效如此神奇!

回到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