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知覺訓練
課程目標
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和視覺動作遊戲,促進孩子的眼球控制能力、視知覺與視覺動作整合能力,提升孩子整體學習表現
課程詳細說明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視覺扮演著重要角色。孩子不只透過視覺探索環境,也仰賴視覺進行學習。視知覺是我們的大腦在接收視覺訊息後,處理和理解訊息,並做出適當反應的過程。視知覺包含七大向度:視覺區辨、視覺記憶、順序性記憶、形狀恆常、空間關係、主體背景區辨、視覺完形,任何一個向度的能力不佳,都會影響孩子的視知覺。同時,孩子的視力、眼球動作控制能力、視覺注意力、視覺接收和注意的策略以及視覺動作整合能力也對孩子的視知覺有所影響。
視知覺功能不佳的兒童,可能會有以下表現:
- 容易左右混淆、方向感差
- 前後、左右、上下等空間概念不佳
- 經常撞到家具、走樓梯踩空
- 拼拼圖、玩樂高、搭積木有困難
- 寫字時字的大小、字與字的間距、字的部首和部件的間距不一致
- 閱讀、寫字時容易跳行或漏字
- 數學列式不整齊
- 抄黑板有困難、速度很慢
- 寫倒反字或是字的部件上下、左右顛倒
- 閱讀困難,無法理解看過的字句
- 閱讀時斜視、頭歪一邊或遮住一隻眼睛
- 抱怨看物體時有兩個影像
- 寫功課容易累
- 不喜歡上體育課、逃避動態的團體活動
- 周圍的人跑來跑去會覺得不開心或受不了,處理過多的視覺刺激有困難
透過專業的評估和治療活動設計,職能治療師可以提供孩子適當的感覺刺激和視覺動作遊戲,以協助孩子改善視知覺相關能力,提升孩子的閱讀、拼寫、計算等能力。
啟端也使用由美國職能治療師研發出的「前庭覺-本體覺-視覺三合一治療方案」協助孩子改善因視知覺不佳引起的學習困難。研究顯示,該治療方案可改善學習障礙兒童的閱讀能力、閱讀速度、空間概念、語文學習,而一般兒童在使用該方案後,閱讀理解、閱讀速度、抄寫、手眼協調各方面能力也都有顯著進步。
案例分享
ADHD的秉秉

小一上學期結束時,老師反映秉秉在課間就會跑出教室、跟同學玩時常常因為無法控制力道造成同學受傷、掉東掉西或是跟他人無法保持一定距離導致他人困擾等問題,因此建議我們帶他去評估。當時我跟太太都很訝異,雖然幼兒園小班時老師有反映秉秉有些無法專注的狀況,但中、大班後就再也沒有聽老師反映了,我們夫妻倆以為孩子越來越大就會愈趨成熟,卻沒想到到醫院時得知孩子是ADHD確診。
突如其來的確診,著實讓我們有點不知所措,為了竭盡所能地幫助秉秉,因此除了在醫院,也開始上網找其他機構,因而開啟了和啟端的緣分。還記得當時評估時,吳老師說若希望秉秉穩定,那麼就需要做非常大量的運動,原本擔心這樣不會讓他更躁動嗎? 但上課之後就知道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知道運動對秉秉的幫助後,除了啟端的課程,我也幫他安排游泳、球類運動等等,我發現秉秉的穩定度真的提高了、反應變快了、專注力也提升了,因此國小上課時也就能抓到重點,課業也就開始慢慢地追得上了。
啟端的課程會隨著孩子的狀況調整,秉秉因為視知覺功能不佳,因此寫功課或唸書時常出現跳字跳行的現象;因為身體的協調性差,在精細或粗大動作的表現較同齡的孩子落後,因此治療活動都是依據增進上述能力的目標所設計的。前些日子因為想幫助秉秉社交人際互動,治療師也開始安排上團課,我覺得非常有幫助,因為在活動中孩子有時會與人衝突,治療師會幫助他辨識自身情緒,並帶領孩子如何化解衝突,抑或是與人合作時,要如何說對的話、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這些都是團課的價值。
在啟端已經二年半了,雖然我跟太太都覺得太晚來了,但吳老師總告訴我們,不要嫌晚、不要責怪自己,因為我們一定可以一起幫助孩子的。
感覺調節障礙、類亞斯的小宏

朋友都羨慕我的孩子很乖很安靜,但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直到阿宏3歲時仍不敢爬樓梯,上下樓都要我們抱著,不喜歡走路,溜滑梯、盪鞦韆、鑽樹洞等,在公園只玩石頭,公園裡小朋友超過2個就想離開,再加上在幼兒園適應不良,因此下定決心面對問題。
存疑到信任
阿宏在醫院評估時因屬早療邊緣因此得不到任何資源,在與醫院服務的朋友了解下得知啟端,他告訴我讓早療效益最大化就是家長一定要跟治療師一起努力,且最少需要6個月有時甚至需要1年以上才會看到進步。
坦白說剛接觸啟端時對於感統是存疑的,但實際上課後,我非常感謝認真又細心的葉老師(職能治療師),每堂課後都告訴我們他觀察到孩子的狀況以及家長回家後可以怎麼做延伸療效,我們也確實做著老師交代的功課並記錄孩子的狀況,碰到孩子耍賴時老師也會告訴我們如何調整、如何將感統活動結合生活,像是觀察運動的時間、孩子表現等等,就這樣每周一堂課和老師密切配合下,阿宏6個月後明顯進步,他開始變得勇敢、勇於嘗試,可以觸摸石頭以外的東西,其實上課時他願意爬高就已經讓我們非常驚訝。
最大的改變是他願意參加斯巴達小勇士營隊,看著那個原本怕沙、怕髒、怕人多、容易緊張的他,在沙地裡匍匐前進、臉上沾滿沙、也願意爬高,那份願意嘗試的勇氣僅僅6個月就能建立,對我跟爸爸來說實在太不可思議了,朋友也覺得阿宏脫胎換骨。或許這些對其他孩子來說就是好玩、刺激,但卻是花了阿宏很長一段時間才跨出這一步。
很多人覺得阿宏怎麼可能有問題,他只是內向長大就會好,就像俗話說的大隻雞晚啼,但孩子不一定真的晚啼,坊間有許多共學團體,但其實不是所有的教養知識都是正確的,現在家長一昧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但所有的自由都該建立在紀律之上,唯有孩子願意遵守紀律,他的自由才是無限的。我很慶幸當初的決定,能在啟端這麼短的時間內看到孩子劇烈的轉變,每一刻都令人感動。
第二次回啟端是阿宏5歲,因為中大班開始為升小一作準備,才發現學習上出現專注力以及視知覺辨識問題,光阿拉伯數字就學了一整年,ㄅㄆㄇㄈ四個注音符號則學了半年讓他極度受挫,再加上學校老師反映阿宏在理解上亦出現困難,像是他聽不懂老師的指令或是小朋友玩遊戲的規則,因此漸漸地延伸出人際問題。
再回來找葉老師協助才得知因為阿宏辨識圖像困難造成他學習低落,來啟端不到一個月ㄅㄆㄇㄈ辨識問題就過了,後面就全通了。孩子上課時我也在場,我只是看到葉老師跟孩子玩遊戲,但他開始對圖像有感覺,漸漸地可以記住,甚至還沒學完所有注音符號就可以開始拼音了,老師到底做了什麼?實在太神奇了。
狀況趨近穩定加上孩子因為排程太滿希望休息一陣子,跟葉老師討論後拉長上課週期,本以為剛進小學,環境、人都要重新適應,孩子可能會退步,但葉老師建議我們可以帶阿宏爬山,多做出力氣的活動,因此我們就此展開2周一次一整天的爬山計畫,就這樣孩子沒退步反而進步。
疫情加上之前常常下雨導致爬山計畫延宕許久,造成阿宏專注力的問題再次浮現。學校老師反映孩子常常忘東忘西,情緒浮躁、上課一直聊天無法專心聽課,跟葉老師討論後將課程恢復一周一次,並安排阿宏做整合聽音系統治療方案,阿宏邊聽著音樂還要專注葉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說的話或動作,漸漸地我發現他開始比較能在吵雜的環境中專注,學校老師亦反饋感受到孩子逐漸改善。
葉老師對孩子的觀察非常細膩,且不是只單純處理感統問題,課程都是依孩子實際狀況設計的,像之前困擾阿宏的社交問題,葉老師就透過團課引導社交練習以及情緒的引導與辨識。隨著孩子長大有時不會什麼都跟父母說,心理師單從心理角度切入,其他職能老師則協助情緒調節,但葉老師在這個部份是非常全面的,也會從不同面向觀察、分析孩子,就像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阿宏都不想執行回家功課,因此僅能將周五的療效維持至下周三,目前我和葉老師推敲阿宏可能不想畢業想持續跟啟端的小朋友上久一點的課,不過我不擔心,因為以葉老師的專業過些日子我們一定可以找到幫助阿宏的方法。孩子成長路上可以有一位這樣的大姐姐相伴,對我對孩子實在太重要了,謝謝你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