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根源,才能真正改善

很多家長來電詢問我們課程的時候,常常會想知道我們將會用什麼樣的課程來幫助他的孩子。其實就像我們因為咳嗽去看醫生,負責任的醫生總要問很多問題、要量體溫、甚至要檢查呼吸道,為的是要確認是什麼造成的咳嗽,而不是直接開咳嗽藥,卻不管病源。我們在聽家長陳述症狀,也需要治療師謹慎地找出症狀的根源,才能給孩子最快而有效的療程。這也是為什麼啟端的治療師面對每一個孩子都非常用心,因為即使是外顯症狀類似的孩子,也可能因著背後成因不同,而有全然不同的治療方式。

 

豆豆是位七歲自閉症的小孩,從進啟端上課至今,已經有很多進步,甚至連當初家長擔心的口語能力都有大幅改善,因為豆豆原本是個幾乎不開口的孩子,跟他人的溝通最初是使用指認圖卡和注音版輔助。

 

記得最初,豆豆只有發出嗯嗯啊啊的聲音,其實豆豆一直有仿說的意願,只是發音困難,講話對他而言好像很難,但透過適當的前庭及本體覺活動後,豆豆的口語能力漸漸有了大幅進展,開始出現簡單仿音,從一個詞彙的尾音進步到可以仿說,從一句話最後一個字的模仿,到可以講出2-3個字的詞彙,豆豆在家也喜歡指著所有目光所及的物品,聽著家人一一將物品名稱念出,目前的豆豆在需要人幫忙或是他人要求下,已可以用簡單語句表達出需求。

 

但問題來了,關於豆豆的口語能力,有一些讓治療師困擾的問題,就是豆豆講話時總是非常的小聲,有種嘴巴動作幅度受限的感覺,雖然豆豆的舌頭動作非常靈活,總是在嘴巴內繞來繞去,做出各種不可思議的動作,像是整片舌頭順時針或逆時針翻轉,舌頭內捲甚至是捲成蓮花狀,但口腔動作缺少,導致他講話時,聲音像都含在嘴巴裡,讓別人會很難辨識豆豆究竟在說什麼、亦或是他有沒有在講話,另外豆豆也常出現吸手指的行為,臉部表情也沒有太多變化。

 

根據治療師對豆豆的了解,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豆豆對講話的信心缺乏及緊張焦慮感,讓他沒辦法很好的使用自己目前已有的口語溝通能力,一部分也許是豆豆在某些反射上未能好好整合的緣故。好在啟端有各種新穎、實用且有效的治療手法來交給治療師們,讓他們可以妥善利用這些工具及資源幫助孩子們。

 

「神經反射整合療法」是107年9月由吳老師帶領啟端兩位治療師一起到美國學習的治療手法,也在她們回國後陸續地將其中內容教授給啟端的每位治療師,而豆豆的治療師在學習其中的一個反射整合動作-Babkin Palmomental (Palm-Mouth) Reflex,又叫做手口反射時,因為關於其中的描述讓治療師在學完當下就立刻想直接使用在豆豆身上,於是治療師在豆豆課堂的最後,執行了其中一個被動掌心打開(passive palm opening)的動作,並讓家長回去持續天天執行,神奇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治療師在執行的當下,其實豆豆是沒有什麼特別反應出現的,僅有嘴巴微微張開,沒想到就在家長隔了一週又帶豆豆來上課時,治療師發現豆豆的音量變大聲了,家長表示,回家他有認真執行這個反射整合動作,發現豆豆在做這個被動按壓時,嘴巴都會不自主地張開,流口水的頻率也變多,但一週後流口水狀況就改善了,伴隨而來的是講話音量提升,嘴巴的動作變多變大了,構音也變清楚了,講話的聲音被含在口腔裡的狀況竟然因為這一個小小動作而改善了,豆豆現在甚至還可以在要求下提升講話的音量。

 

細讀此反射的內容可得知,手口反射在胚胎於子宮內9週便開始發展,出生後的前3個月活躍,在出生約4個月後整合,此反射動作可以幫助嬰兒準備餵食的姿勢,也是吸允、吞嚥、咬及咀嚼的基礎,也會影響手口協調度。於發展上,跟孩子吃的反射動作、講話、臉部表情及溝通技巧皆有關係。

 

若孩子在此反射未整合好,可能會出現以下情形:

  • 顯得緊張將拳頭握緊
  • 口吃或其他講話困難
  • 多餘的或不足的臉部動作
  • 在執行精細動作時出現緊咬的下顎或舌頭及嘴唇過多的動作
  • 咬指甲、啃咬鉛筆、渴望口腔刺激
  • 依賴、成癮(如成人菸癮、嚼食檳榔)

 

更特別的是,「神經反射整合療法」的講師提到,不喜歡爬/不會爬/不會用手承重的孩子,在做了此反射整合的手法後,能夠讓孩子覺知到自己的手,進而學會爬行。

 

豆豆在口語表達能力上的受限,可能正是因為原始反射未能良好整合的緣故,藉由「神經反射整合療法」的手法,將原始的反射重新整合好,就像將房子的地基打得更穩甚至是修復,讓其上的建築物能蓋得更大更高更好,其實孩子從一出生,會經歷的反射有好多種,而豆豆的案例只是其中的一種,想像這些手法能帶給孩子多大的幫助,期許更多孩子能在啟端團隊的幫助下繼續進步成長,將他們的房子蓋得又高又大又好。

 

預約諮詢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有關當事人姓名及相關資訊皆經過更改,所用圖片亦非當事人。

MNRI, 吳端文, 啟端, 啟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權威吳端文, 職能治療, 自閉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