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loader
文章段落
分享文章
文章段落

語言發展與口腔運用

課程

課程目標 

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和口腔動作遊戲,促進孩子的聽覺處理功能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成熟,減低孩子口腔內的感覺過度反應,以及提升孩子的口腔動作技巧

課程詳細說明 

在建立與維繫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溝通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語言是溝通重要的工具之一,可以用來表達我們的情緒、想法和需求,也是學習的基礎。同時,兒童語言的發展會更進一步影響兒童的自我概念、社交技巧和學習動機。

孩子的語言發展與其聽覺處理功能、口腔感覺回饋和運用能力密切相關。

隨著聽覺神經發展成熟,孩子可以更有效率地處理聽覺訊息,進一步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和頻率。聽覺處理功能不佳的孩子,可能會有以下狀況:

  • 漏聽
  • 聽錯
  • 聽不懂
  • 訊息理解很慢
  • 記不住一連串的指示

同時,由於發音是一連串的動作,因此孩子運用聲帶、嘴唇、舌頭、牙齒等肌肉、關節的能力會影響其說話的流暢度和發音的清晰度。口腔運用能力不佳的孩子,可能會有以下狀況:

  • 過度流口水
  • 口腔過度敏感(如:挑食、易吐)
  • 咀嚼困難、只喜歡吃軟的食物
  • 吞嚥困難、喜歡把食物含在嘴巴
  • 吃飯時間很長
  • 講話口齒不清
  • 口腔動作不協調(如:無法模仿出用舌頭頂在上排牙齦後方的動作)

透過專業的評估和治療活動設計,職能治療師可以提供孩子適當的感覺刺激和口腔動作遊戲,以及反射整合課程可以協助孩子改善口腔防禦、聽理解、口語表達、構音等語言發展相關的能力。

此外,啟端也運用由國際知名的兒童發展權威史丹利·葛林斯班醫師發展出的「地板時間療法」,透過由兒童主導的遊戲,依照孩子的興趣和發展階段進行互動,協助孩子與人建立情感連結,促進孩子與人溝通的意願和能力,並使用由葛林斯班醫師和其團隊研發的「以情感為基礎的語言治療方案」,促進情感交流的語言發展、溝通互動能力。

案例分享

口腔防禦的小勳

挑食

小勳從1歲開始就很挑食,只要看到湯匙就開始哭加搖頭,嘴巴閉很緊不讓我餵食,每次餵他吃副食品時都要上演諜對諜,看他張口時就要迅速將湯匙放入嘴巴,有時他覺得好吃會繼續吃下去,但多半都是整個吐出來。

1歲5個月開始,也就是來啟端的前一個月,小勳吃得又更少了,甚至有時會一整天都不吃東西,先生和我都很擔心,看了醫生後,給我們幾個建議,像是吃飯時要去餐桌上吃,要讓孩子知道來到餐桌就表示要吃飯了;爸爸媽媽要一起用餐,營造用餐的氛圍等等,這些我們都試過了,但仍舊無法讓他張口吃東西更別提刷牙了,就連保母都說小勳是他見過最不愛吃東西的寶寶。

朋友介紹下來啟端上課,因為我跟先生工作都非常忙碌,因此先安排了4堂課,治療師在第一次上課就先教我怎麼用觸覺刷、臉部按摩,幫助孩子放輕鬆、減少敏感,我也按照治療師開的回家作業幫孩子按摩,說也奇怪,在上第二次課後小勳就肯讓我們餵食了,也開始對食物感興趣,真是放下心中大石頭。

雖然只有短短的4堂課,除了孩子的狀況已改善外,也從治療師那學到像是口腔按摩、觸覺刷及關節擠壓、觸覺能量按摩及觸覺整合按摩等方法,雖然因為工作忙到無法於此時上長期課程,但我知道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有啟端可以依靠,這種踏實的感覺,真好~


啟端,不一樣的早療課

小育二歲多時因為鮮少有 口語 產出,就連覆誦的意願都沒有,有時跟他說話感覺他都沒在聽,也容易因小事生氣、崩潰。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進行醫院的早療課程。剛聽到要上早療時,覺得很可怕,感覺孩子被貼了標籤一樣內心極其無助。

在醫院做了幾次早療課程後,因為課程只有30分鐘(小育容易緊張到哭,不能離開我身邊,光適應就花了10-15分鐘)且每次往返時間長,因此在親子課程老師、游泳課家長推薦及自己爬文看了評價不錯之下來到啟端諮詢。

由於家中長輩、親戚朋友都叫我不用太緊張,諮詢時我還有點擔心老公會有所疑慮而拒絕讓孩子來啟端上課,但諮詢下來,老公覺得吳老師灌輸的知識及觀念不但能解惑且都是有科學根據的,於是去年三月開始了療程。

雖然我已經有一位女兒,但之前的養育經驗完全無法套用在弟弟身上。來啟端前也完全不了解感覺統合,第一次來上課時就發現跟過往上的早療課不同,首先課程有50分鐘,孩子實際上課的時間拉長了,然後每次上完課的衛教時間,治療師都會清楚告訴我孩子行為、情緒背後的原因,例如有次上課時出現和家中相同的情況,小育本來在玩一個玩具,然後離開位置,我不假思索的就跟孩子說:「你要先收玩具才能拿另一個玩具喔」,結果治療師馬上在旁說:「小育是不是想把黃色車子拿過來一起玩?」小育水汪汪的眼睛看著治療師點著頭,頓時我才發現原來因為我常常中斷孩子在做的事情才會讓他情緒潰堤,課後治療師也針對這一點告訴我觀察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原因的方法,這對我來說真的太受用了。

此外,過往早療課針對 口語 ,課程大部分都是以治療師說一句請孩子說一句覆誦的方式進行,但我在家進行時困難且效果不彰,但在啟端是透過活動刺激孩子的前庭覺和創造遊戲的情境,以地板時間療法註,引發孩子主動發聲、仿說,也開啟了孩子的玩性,這些專業知識也是到啟端才知道的。

上課約莫三個月後,小育的 口語 漸漸出現,約莫半年,挫折忍受度也提升了,過往對於試過沒有成功的,他是不可能再嘗試的,但在這裡看到治療師溫柔而堅定的幫助孩子建立成功經驗,小育也愈來愈能嘗試新事物,上課不再需要暖機,臉上的笑容也愈來愈多了,現在是每周期待來上職能課的快樂三歲小孩。

從當初的擔心、無助,到現在孩子已開始上幼兒園,很感謝治療師的協助,我知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還有許多我需要學習的地方,但能有比我還懂孩子的啟端治療師作為後盾,心中非常踏實。


註:地板時間是一種系統性重新建立兒童和他人溝通和互動發展程序的方法,是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法,從最基層的生理及訊息處理。增進兒童情緒發展,使他們能理解別人的情感,激發孩童發展各種認知、創意思維和社交能力。

回到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