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精細動作技巧)與書寫技巧
課程目標
提供各種手功能活動,促進孩子的上肢穩定度和精細動作技巧,發展成熟的握筆姿勢,提升孩子的書寫、工具操作和生活自理能力。
課程詳細說明
雙手是兒童學習及探索環境的重要工具之一,手功能的發展,會影響兒童運用雙手操作物品的能力,因此也和孩子的學業表現、生活自理能力、與同儕的互動和遊戲密切相關。
不正常的肌肉張力、軀幹或上肢的穩定度或動作控制不佳、感覺統合障礙造成的運用肢體障礙、發展遲緩、雙側整合不佳、感官知覺不成熟和經驗不足都有可能影響兒童的精細動作和書寫技巧。手功能不佳的兒童,可能會經歷下列狀況:
- 玩玩具、操作物品,東西經常掉落
- 畫圖、寫字用力過重或過輕,或動作不流暢
- 握筆姿勢怪異
- 寫作業時間長、常抱怨手痠或常寫得慢
- 字常寫得太小、擠在格子的一邊或超出格子
- 不喜歡或不擅長做勞作、組裝模型、摺紙、串珠珠、拼拼圖、走迷宮等活動
- 扣釦子、綁鞋帶、拉拉鍊有困難
透過適當的評估和活動設計,職能治療師可以協助孩子改善以下與手功能發展相關的能力,進而提升孩子的精細動作技巧、書寫技巧和生活自理能力:
- 軀幹控制及肩胛穩定度
- 手肘動作控制和手腕的穩定度
- 手弓和虎口的穩定度、手掌兩側分化和掌內操作技巧
- 雙側整合
- 觸覺和本體覺的回饋能力
- 視覺動作整合(利用視覺訊息指引動作精準度的能力)
- 視知覺
- 正確的握筆和寫字姿勢
家長亦可藉由閱讀吳端文老師的著作《手能生巧》了解更多兒童手功能的發展、引起兒童精細動作和書寫困難的核心問題及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手功能的方法。
案例分享
小雨寫功課的故事

小雨這天嘟著嘴、紅著眼睛來啟端上課,熱身時我問小雨怎麼了?「我最討厭寫功課了」,小雨說。詢問媽媽後得知,為避免被老師罰寫,媽媽會讓小雨將沒寫好的字擦掉重寫,讓原本寫作業就很痛苦的小雨幾度崩潰。媽媽也很生氣說:「我還不是為他好,讓他每次交出去後不用再被罰寫,每天上演親子衝突戲碼,我也快要崩潰了」。
小雨是用右手寫字,經過課堂觀察、動態活動,我發現他的左手動作品質、力道及穩定度都比右手好。詢問媽媽後得知小雨其實從小的慣用手是左手,但進入幼稚園後老師就教他調整成右手,舉凡刷牙、吃飯、寫字都從原本的左手改成右手。此外,因為虎口、手弓、前端關節穩定度差,造成小雨用拇指包食指的錯誤握筆姿勢,讓他寫作業要花更多力氣、時間,卻仍無法寫好。
和媽媽溝通後建議小雨應該要調整成左手為慣用手,因為書寫技巧本來就是屬於高功能的動作,若使用動作品質、力道及穩定度低的右手,只會出現更多代償性且錯誤的姿勢才能穩住筆,若連筆都穩不住卻要孩子將字寫好,對孩子來說實在太困難了,再者,錯誤的握筆姿勢也連帶影響身體姿勢的錯誤,大拇指包食指寫字時筆會變得很直,因此孩子必須歪頭才能看到寫的字。
為了幫助小雨在暑假期間就能將慣用手調整成左手,我請家長錄下小雨寫字時的每一個角度,分析小雨所需要增進虎口、手弓、前端關節、大關節等穩定度的活動設計於課程中,也教家長如何在家改善孩子寫字坐姿的活動。當然從右手轉成左手寫字,須重新學習筆順,且剛開始一定寫得比右手慢,這段過渡期對小雨來說相當挫折,但透過拆解成好幾個小目標、給予正向鼓勵,讓他能一步步慢慢建立自信。暑假快結束前,小雨發現寫字不再那麼費力了,速度也漸漸變快了,2年級上學期已可以寫得很順,有一天小雨開心地跟我分享,老師給他的作業分數很高也稱讚他寫得不錯。
孩子寫功課寫得慢或者寫到生氣,不代表不專心或不認真,建議家長能多多觀察孩子的握筆姿勢、書寫姿勢等,抑或者可以請治療師幫助你一起分析孩子的狀況、找出問題核心、找到因應策略,幫助孩子好好學習、重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