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慢飛天使起飛:全面發展遲緩的欣欣

小二的欣欣,除了臉上有一副巨大的矯正眼鏡,其他與一般同學無異。然而,六年多前年的她,卻與同齡孩子很不一樣。媽媽起初還以為是每個孩子發展速度不同,但醫生卻判定為「全面 發展遲緩 」。 她一歲六個月時,媽媽發現她的頭總是歪向一邊,想說帶她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生活上調整就會改善,沒想到醫生卻說:「小朋友可能有發展遲緩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評估。」評估的結果,晴晴是「全面性的 發展遲緩 」。媽媽聽到這個消息,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之後,欣欣隨即開始在醫院接受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本來就不喜歡陌生人的欣欣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壓迫、害怕,不願配合治療。後來在其他環境中也開始對陌生人眼光感到恐懼,甚至緊握拳頭、縮著身體、眼神恐懼。媽媽也因晴晴這樣而感到焦慮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時一位資深的治療師建議媽媽帶她去找吳端文老師。媽媽知道6歲前是黃金治療期,於是開始帶著欣欣同時進行醫院和「啟端」兩頭跑的治療。 一開始,在吳端文老師一對一的評估後,將醫生說的「全面...

閱讀更多

ADHD 輔導老師的經驗談

© inspirestock, 123RF Free Images 我有許多幫助 ADHD 孩子的成功經驗。家長常問我到底要如何幫助孩子學習,其實最大的關鍵在於,要以支持、不帶偏見、退一步的方式教孩子,這也是對父母來說最不容易的地方,實際上這對我來說也不總是那麼容易。以下是我從過往經驗中發現的一些有效方法: 了解 ADHD 的學習模式 大多數家長都是以自己學習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學習,而大人的經驗實際上不一定適合 ADHD 的孩子,因此了解並依據孩子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習、寫作業、提高專注力,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視覺學習型:他們透過「看」接收與消化資訊,這也是他們學習成效最好的方式。 聽覺學習型:用聽的學習方式學得最好。因此跟孩子一起大聲朗誦回家作業、複習,家長可以請孩子重述確認資訊無誤。 動覺學習型:透過實作學習學得最好。這類的孩子坐在滾動辦公椅或瑜珈球上比坐在固定的椅子上更能保持專注力。 開放性問題 保持好奇和不帶偏見地提出問題,讓孩子知道父母有興趣聽他分享的內容,且盡量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也是我每天會問孩子且都能得到很好的回應! 提供以下範例供家長參考:...

閱讀更多

自閉 症的「社交直覺困難」

© vagengeym, 123RF Free Images 對大部分人來說,「社交直覺」不用學,是個感覺不到的存在,但對 自閉 症患者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大的困難。 自閉 症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發展性疾病,根據定義的不同,自閉症患者的比例和數字也會有所不同。不過典型自閉症症狀是公認的:嚴重社交技能不足,溝通障礙和重複性的行為。 自閉 症被視為一種譜系障礙,因其涵蓋廣泛且個體受影響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被描述為「光譜」,也就是說,若是收集所有自閉症患者的各種症狀的嚴重程度表列,會呈現像是光譜一般成為一個連續面,自閉症患者的表現幾乎可以說沒有兩個是會完全一樣的。 自閉...

閱讀更多

卓越循環:培養 ADHD 孩子的自尊心

© paylessimages, 123RF Free Images 「低自尊」是 兒童過動症 常見的問題,他們每天都被糾正、懲罰和嘲笑。本文這個針對家長為孩子培養自信和自尊心的五步計畫,是藉由發現孩子的天賦、建立強烈的情感聯繫和獎勵努力來達到效果的。 5 步培養孩子自尊心的計畫 每個孩子都生來就帶著天賦。有注意力缺失障礙( ADHD 或 ADD)的孩子擁有非凡的天賦,但這些天賦可能被隱藏起來。即使找到了,也可能很難啟動。 我聽到過很多 ADHD 家長說,他們需要一個計畫來幫助他們做到這一點。好了,你的願望已經實現了。我有一個五步驟的計畫,叫做「卓越循環」,它會讓你的孩子的所有天賦都展現出來。 這個計畫在你用正確的方式:正面管教來愛你的孩子時效果最好。首先,試著捕捉他的靈魂和本質。看著他、聽他說話、和他互動、不要指揮他、或擔心事情的完成。只需要和他在一起。你會發現你孩子真正的本質。 在他被貼上「聰明」或「愚蠢」、「勤奮」或「懶惰」、「外向」或「孤僻」、「...

閱讀更多

孩子已經大了,做 感覺統合 還來得及嗎?

來得及,不會太晚! 不是都說要「早療」?那錯過早療的年紀不是就錯過治療時機了?家長常常對這一點十分疑惑。「早療」是希望孩子能在大腦尚未穩定之前就「修正」它的運作方式,這樣一來能最大縮短治療的時間,又能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盡量改善孩子的狀況,對求學過程影響最小。 換句話說,錯過了早療時機並不表示 感覺統合 就沒有用了,只是要花比較大的力氣和時間來達到早療的效果。 我們的大腦神經具有相當大的可塑性,可以隨著新的經驗而改變。新生兒的大腦擁有將近一千億個神經元,神經元的數目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增加,但神經元之間會隨著經驗的增加而形成新的連結,稱為突觸。突觸的形成也就意味著大腦可以學習和成長。 所以既然環境因素會影響大腦的可塑性,例如學習新技能會增加突觸的數目,反之缺乏刺激則會導致突觸的減少,就表示大腦可以透過積極或消極的經驗來改變。這些改變在幼兒期間極為活躍,以便形塑恰當的迴路應付生活所需。但是即使已經成人,我們的大腦仍有一定的可塑性,讓我們對生活中的新挑戰仍具有適應能力。而這個可塑性比我們過去所以為的要強大得多。 所以孩子雖然可能錯過了早療的年紀,依然可以藉...

閱讀更多

即刻預約諮詢